耗材降价风暴再升级!6省密集启动集采,反内卷新规下,耗材行业真的可走出降价困局吗?
文章来源:器械之友,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
耗材降价真的进入倒计时了,这些耗材明天开始执新价... ...
9月30日起,陕西患者的医疗账单将迎来新变化——肾功检测试剂、HPV检测试剂、留置针等7类常用耗材正式执行集采新价。
这并非个例:深圳6家企业主动下调超声刀头价格、云南将止血类耗材纳入全国低价联动、湖南刚完成26项检验项目调价……
新一轮耗材降价风暴已全面铺开。
但不同于以往“越采越便宜”的惯性,今年的集采多了个关键新提法:价格反内卷。
这究竟是缓解企业压力的“缓冲垫”,还是保障患者利益的“定心丸”?我们从最新政策里找答案。
哪些耗材价格再创新低?
9月26日陕西发布的集采通知,揭开了近期降价潮的序幕。
展开剩余79%此次落地的三类采购成果,每一项都直击临床高频需求:
•江西联盟续签:肾功、心肌酶试剂在2023年平均降价77%的基础上,通过全国价格联动进一步下探。只要其他省份有更低中选价,陕西就直接跟进。更关键的是,湖南已率先废止“肾功能常规检查”等组合项目收费,单独计价后患者单次检测成本可再降15%。
•安徽联盟续签:HPV检测、传染病八项等试剂保持53.9%的降幅,按每年全省千万人次检测量估算,年节省医疗费用超20亿元。
•陕西接续采购:留置针、泡沫敷料联动全国最低价,中选结果已出炉
疑问来了:试剂接连降价,检验质量会打折扣吗?
从政策设计看,答案是否定的。
云南最新集采明确“按临床需求选品,不搞一刀切”,贵州更用“综合打分制”替代“唯低价中标”,质量权重占比提升至40%。
6省密集启动,38类耗材将被“集采”
降价落地的同时,新一批集采已在全国同步启动。
9月25日当天,浙江、河南、河北三省同时发布采购通知,加上江西、云南、内蒙古的最新动作,覆盖范围已扩至38类耗材:
•浙江:瞄准输尿管支架、冠状动脉切割球囊等4类高值耗材,10月16日前企业完成产品申报;
•河南:牵头全国等离子刀头集采,同步开展数据调研;
•河北:将输液港、肺结节定位穿刺装置等纳入采购,覆盖肿瘤、神经介入等关键领域;
•云南:启动第三批联盟采购,一次性活检针等三类耗材实现全国低价联动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级动作:第六批耗材国采已进入数据摸底阶段,药物涂层球囊、泌尿耗材将被纳入;河南特殊球囊、辽宁缝合线等5个跨省联盟集采也已同步启动。
关键疑问:集采品种越来越多,企业还能盈利吗?华安证券研报给出了积极信号:2025年上半年高值耗材板块利润已实现正增长,彻底走出2022年的下滑态势。
这背后正是“反内卷”政策的功劳。
反内卷落地,集采不再“比谁更便宜”
“以前企业报价完全像‘猜灯谜’,就怕报高了出局,报低了又亏本。”一位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的吐槽,道出了过往集采的痛点。但今年,这种局面正在改变:
•规则优化:参考药品集采“反内卷”经验,耗材采购开始调整价差锚点——当最低价低于入围均价50%时,直接以均价一半作为比价基准,避免个别企业“恶意低价”;
•质量优先:贵州云胶片集采首次采用“技术+价格”综合打分,中选价格反而高于单纯竞价组,却保障了数据存储安全等服务质量;
•回款加速:江西已实现集采耗材30天内医保直接结算,累计付款近300亿元,企业资金压力大大地缓解了。
深圳的案例更具代表性:9月23日,6家企业主动申请下调超声刀头价格,这正是在利润有保障前提下的理性行为,而非被迫降价。
结尾:降价与质量能兼得吗?
从9月30日陕西7类耗材执新价,到全国38类产品即将集采,新一轮降价风暴的核心早已不是“降多少”,而是“怎么降得更科学”。当30天回款解决企业后顾之忧,当质量权重超越价格比拼,集采正在实现“患者省钱、企业盈利、质量可控”的多赢。
接下来,第六批国采将带来哪些新变化?你的常用耗材会在降价名单里吗?欢迎关注本号,后续为你持续追踪最新动态。
注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,仅代表本平台观点,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。
械友医疗
医院各科室设备、耗材清单汇总,找产品、对需求,来械友医疗,助你抢占医械市场新机遇!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航拍坍塌前后的太原太山博物馆:多栋建筑被夷为平地,一旁山体现大坑_景区_风峪_视频
下一篇:没有了

